对社会的感知、对生活的体验,对新设计手法不断的尝试,年轻的学生们始终在不断的探索。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周围的环境,有的深耕历史,有的关注时尚,有的研究生活,有的探索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系202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参展学生共有11位,其中学术型研究生5人,专业型研究生6人。他们的研究内容丰富、观察视点多样,同学们不仅表达人与环境的关系,对身边的环境感知、体验、设计、塑造,更对环境与社会,环境与人,环境与未来进行批判性地思考。每个学生无不用心、用力、用情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设计的多样性、更多的可能性,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每个人对环境的思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于历战
意象 声景
Sound Fields No.1530
作者姓名:池紫薇 | 指导教师:梁雯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eaven ⓒ 池紫薇
设计说明
中国古代的仪式环境是由建筑、声音、灯光、嗅觉多重要素建构的记忆之场。其中,声音作为塑造仪式场景的重要元素,对环境中的建筑、器物、仪式程序,以及仪式参与者的具体行为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结合声景学的理论,对明代嘉靖时期“大祀祭天仪式”中的“礼乐”进行了分析,并使用当代的艺术设计手法对仪式环境的声音环境物理、行为交互体验及仪式的文化知觉联想进行了全面的诠释与重构。
乐是“人”与“神”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神圣与非神圣”“上升与赐福”的平衡器。“乐”结合着意象,通过建构知觉联想,来实现精神与心理层面的人神沟通。乐器中的声音音色类似于夔、朱鹭等动物的叫声,从听觉上暗示了神曾祥瑞的意象。乐器的纹样造型中对于神兽的刻画又进一步从视觉上加强了对意象的想象与刺激。神兽是天神的使者,在神降的场景中伴随着天神出现,乐班与乐器成为神兽与天神的视觉与听觉隐喻。坛上的神位直接与“乐”中的唱词相关联,“龙车冉冉兮宝驾旋云。灵风鼓舞兮瑞露清瀼。”(送神《清和之曲》)“乐”通过其自身引发的心理层面的意象想象,实现了人神之间的沟通。意向的抽象粒子转化:仪式环境中的“物象”(神位、乐器、 光烛等)会与“语象”(乐律、唱词等)相结合,从而使在场的人感受到一种感官的唤醒和象征性的联想,从而超越“在场”的场景,进入由“意象”组成的想象性空间,触碰到“神灵”的世界,与神进行沟通。意象的抽象源于乐章唱词形象的提炼、乐律的波动与古画作的图像。对乐章中“迎神”“献礼交换”“送神”三个重要阶段的意象元素进行抽象设计。声景环境复原:1.对现存的圜丘坛进行三维扫描、声音测量等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通过空间建模还原大祀祭天的仪式环境;2.在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OMSOL工学软件,结合文献记载的工尺谱、部分乐班站位等数据资料;对園匠坛的声音环境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设立对照组,计算对比不同乐班声源点位,不同乐器音频率所产生空间声音形态,推测还原嘉靖时期大祀祭天仪式的声景环境的状态;3.通过制作模拟视频,将仪式中声音在时间中的弥散和形态变化进行可视化。澶
Stream silence
作者姓名:马梦珂 | 指导教师:于历战
澶|stream silence 系列家具背景展板设计 ⓒ 马梦珂
设计说明
尝试对自然进行理解与表达的行为,一直贯穿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中。近现代城市化高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脱离自然,而对自然的创新性表达便成为了设计师创作的重要课题。澶为水流平静的意思,作者希望以雕塑性的表现手法,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理论,将凝固的流体这一设计概念,较为抽象化地运用到适宜人体尺度实用的家具设计中。
(向右滑动查看)
澶|stream silence 系列家具|材料:多层板、亚克力、不锈钢
摄影师:任达飞
ⓒ 马梦珂
澶系列背景展板外轮廓,分别由三件实体家具的侧视图、正视图构成。内填充由潘顿椅家具的90片板,郁金香椅家具的59片板及边桌的43片板组成,为使组成片面更加突出,作者采用英国艺术家Mr Doodle的涂鸦形式,以线条形式填充空余部分,黑色的线条与灰色的墙面相称,使白色块面部分更为突出,从而更加突出三件基于有机理念生成的家具主体。(向右滑动查看)
“澶”系列潘顿流椅亚克力90片板组排列图 ⓒ 马梦珂
(向右滑动查看)
“澶”系列桌木板43片板组排列图 ⓒ 马梦珂
(向右滑动查看)
“澶”系列郁金香流椅木板59片板组排列图 ⓒ 马梦珂
基于全域博物馆策略的
邵伯古镇环境叙事设计研究
作者姓名:梅琪 | 指导教师:黄艳
设计说明
在国家施行文化强国战略的政策背景下,本研究提出将环境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选取大运河畔的邵伯古镇为具体研究对象,提出全域博物馆概念作为环境叙事的策略,旨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解读与环境体验方式。以全域为视角认知并建设大运河环境,同时以博物馆为定位强化大运河的文化辐射作用与社会意义,有助于对大运河形成连贯而深刻的理解,又与时下热门的文旅结合及遗产保护议题相呼应。
邵伯古镇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是大运河扬州段重要的途径地。本研究由归纳邵伯古镇的环境构成入手,接着梳理环境中蕴含的时间与空间文化信息,分别得到了宏观层级与微观层级的时间文化信息。宏观层级以朝代为维度,以邵伯古镇为视角,讲述其千余年来的形成、兴起、繁荣及转变过程;微观层级以年为维度,以人为视角,展现当地人一年之中的生活习惯与节日风俗。空间文化信息以古时的“邵伯镇图”为参照,与如今的邵伯环境做对比,通过可视化形式展示了邵伯古镇空间文化信息的动态变化过程,将历史环境与当代环境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可视化呈现,传递出代表性环境构成的延续、演变、缺失等信息,也体现出整体建筑与街巷空间布局的时代演进特征。
而后从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对邵伯古镇环境中的文化信息进行梳理与混合,将时间与空间中断续分布的文化信息汇总、叠加,以保障文化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全域博物馆概念,即把所有环境构成要素联结为一个整体,根据全域环境进行文化信息传递,并建立起全域博物馆与环境叙事之间的对应关系。全域博物馆的主题是邵伯古镇与大运河的文化信息,展品是各种类型的环境构成,空间形式是开放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功能是遗产保护、教育科普、旅游观光及日常休闲。
接下来界定一个大致的空间范围以开展环境叙事,判断出环境中文化信息较为集中、文化辐射能力较强的区域,作为全域博物馆的空间范围。通过时空落位界定出的全域博物馆空间范围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向北侧、西侧及南侧加以扩展,特别是涵盖了大量水面空间,其兼具细长河道形态与宽阔湖面形态,既能够凸显大运河与邵伯古镇的紧密关联,又能够增添人与运河之间的多样化互动体验。
随之设置了空间情节与事件,这些事件既与文化密切相关,又与生态相结合,体现了全域博物馆的多重价值,使人身处环境中产生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复杂而深刻的感受。水上人家—(H2OME)
--柬埔寨高脚屋居住空间和家具设计
作者姓名:林秋美 | 指导教师:刘铁军
设计说明
高脚屋是柬埔寨当地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认同延续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本设计将对柬埔寨高脚屋的居住空间和家具进行再创造和活化。在保持当地居民人文生活方式延续的同时,本设计将模块化、集成化、装配化的设计方法引入居住空间,来实现可持续性生活还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并确保每个单元都能方便地进行改造、扩建或重新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家庭规模,体现出弹性和灵活性。
1、高脚屋居住空间考虑到渔船是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本设计以当地中型船为基础宽度,获得改造高脚屋模块尺寸,为长4.5米、宽4.5米。 通过对居民日常生活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体现居民生活方式的特点,在确保人文生命力延续的背景下,引导出相互对应的居住空间模块,并在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上对生活模块进行分割和连接。
(向右滑动查看)
建筑空间功能及形态推导图 ⓒ 林秋美
高脚屋的设计中,室内室外集成化的实现对于提升居住体验和环境适应性至关重要。主要在创造一个流动的居住空间,使室内外环境能够连接,同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功能。(向右滑动查看)
建筑及空间效果图、平立面图 ⓒ 林秋美
在保留居民坐姿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又要能满足当地季节变化的多样性需求,因此本设计从居民日常在室内外使用的家具为切入点,通过改造和多功能设计手法来组合和拆分,把家具的功能,分为承具、坐具和卧具。设计中 “塌”家具与“小圆桌”,竹压板材料的选择基于其环保、可再生、和人文生活延续的特点,选用了上下两面平压和中间测压的竹压板,确保材料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同时保留了竹子的自然纹理和质感,使家具更加贴近自然,将高棉格子布亮色元素融入设计中,如鲜艳的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为家具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家具表面的六角眼藤编纹理,不仅美观大方,还能提供清凉的触感。设计以此来唤起人们对其传统社区“身份”的记忆联想,并有效地加深地方记忆。(向右滑动查看)
家具产品实体拍摄图、使用图及细节图 ⓒ 林秋美
深圳科华学校加建:
多功能适应的中小学教学单元研究
作者姓名:赖宇 | 指导教师:于历战
设计说明
科华学校加建项目坐落于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科技园大涌六路。旧改前,这片土地曾是城中村,经过改造后变为高密度的商业住宅区。面对城市大规模开发带来的城市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冲突,科华学校的设计借鉴了希尔弗瑟姆“花园城市”的理念和杜多克的学校设计策略,寻求解决之道。
设计方案融合了花园城市“城市-乡村”结合发展的模型,将低密度的学校规划为城市绿地。校园设计以开放的姿态迎接高密度的城市环境,通过水平延展的低密度建筑,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因用地面积和形状的限制,二期学校的建筑布局主要采用条状设计。根据开放程度,设计方案将教学空间划分为四种模式:普通教室(专注于教学)、多功能教室(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开放教室(适用于大型活动)和灵活教学的架空空间。这四种模式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使二期学校的教学活动灵活多样。教学活动不仅发生在教室内,也在树荫下展开;知识的传递不仅通过老师的讲授,也发生在学生们的讨论中。
排版/ 孙楚伦
审核 /于历战 李朝阳
文字及图片来源 / 硕士毕业生作品
综合编辑 / 程永凤 孙楚
推荐阅读
# 竞赛灵感IDEA竞赛交流群 #
分享前沿竞赛资讯、获奖作品、竞赛指南
优质设计、前沿课程
更有海量竞赛图纸、素材分享
# 群内氛围 #
# 进群方式 #
这里欢迎每一个对竞赛感兴趣,期待交流的小伙伴~
本文竞赛相关信息及文中涉及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处理。